
11月21日上午,中央民族大学丰台校区校园沐浴在阳光下。只见大学生活动中心楼侧一只再普通不过的纸箱“蹲”在草丛边,箱盖半掀策略联盟,露出里面红得发亮的苹果。箱盖上面写着几个字:“我是糖心哟,咬我一口试试(欢迎同学自取一个)——来自阿克苏的甜蜜”。
这些苹果来自三千公里外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温宿县,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新疆分团的同学。在支教之余开展助农活动时,他们品尝到当地香甜的苹果,决定寄一些回学校,与同学们分享这份甜蜜。
据悉,作为最早响应共青团中央、教育部“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”的院校之一,自1998年项目启动以来,中央民族大学截至今年9月,已累计选派27届共356名志愿者赴青海、内蒙古、云南、湖南、西藏、新疆等6省9个服务地开展支教工作。今年学校首次派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支教服务的团队,于7月中下旬到达,如今在温宿县第四中学承担着一年级、七年级、八年级的语文、数学、生物教学岗位上近700人的教学任务。9月开学以来,研支团成员每周总课时达140小时。
“报名来新疆,是觉得‘这里的星星肯定特别亮’。”为星星而来的管理学院白镜楠同学最初对这里的“安静”很不习惯:没有地铁轰鸣,晚上九点天还亮着策略联盟,外卖要等很久。在过去的两个多月里,她让孩子们爱上了生物课,变成了同学们最喜欢的生物老师,“没有‘惊天动地’的成绩,却在细碎的日子里,真的帮到了别人,也看清了自己要走的路。”
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金智贤同学是本次支教团团长,她还记得初当老师时的惴惴不安:“万一我教不好学生怎么办?”如今,经历过两个多月的教学工作,踏上讲台的她有了踏实、从容的底气:“我知道,我正在践行着‘但行好事,莫问前程’。”
在七年级数学课上,教育学院的杨涛宇同学对教师的浪漫想象遇到了现实挑战:一个“有理数”的概念要反复讲很多遍,代数方程、相反数、绝对值……还要把枯燥的X、Y讲得有趣。但下课后,被一群学生围着,问课本上的难题、“八卦”他的故事时,“那种被最纯粹的信任和喜欢击中的感觉,能瞬间洗刷所有疲惫。”
来自经济学院的赵相富同学,面临的第一课是如何做好精力分配,清晨早读、深夜备课,还要面对基础各异的学生……两个多月的教学生活让赵相富在疲惫与挑战中“挣扎”,却依然心怀热忱。“教师也是守护者与调解员,三尺讲台,承载的不仅是知识,更是一个个家庭的希望。”
经济学院的冉琪琦同学总是想着法儿给课堂创造有趣环节,“我会和每个完成课堂任务的学生击掌,也会和他们一起给数学名词取上更可爱的名字。”孩子们成了黏着她的“小跟屁虫”,“他们始终温暖着我,让我期待每一节课堂和每一次课间相遇。”
到岗以来,研支团的身影还出现在更多地方:从走访阿克苏市栏杆街道60户家庭的民生调查,到邀请网红老师带来刷屏网络的“水火箭实验课”,再到天山大峡谷、萨叶科普生态胡杨林里,作为志愿者为一场场活动保驾护航……这些经历,让他们与这片土地的联结愈发深刻。
如今,研支团的同学们又走进了果圃地头,实地调研特色农产品,化身接地气、有温度的“助农推荐官”,通过直播镜头,将阿克苏地区苹果的甜分享给更多人,讲述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的成长故事。
(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周世祥)策略联盟
恒汇证券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